《古诗源》作者清朝沈德潜,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,共七百多首。《古诗源》有两种阅读方法。第1种读法是,假装自己是一个人类学家,在这个文本的田野里,分析古人的生活和情感。第2种读法是,从盛唐诗歌的源头去学习。发现本质,获得了启发,点亮了创作诗歌的能力。
唐诗的源头
诗至有唐为及盛,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。 —— 《古诗源》序
我们自小学习唐诗宋词,被其精美的词语和意象震撼,一字一句,皆是光芒。这种光芒过于成熟,过于精美,而不知这光来自何处,不知创作过程,感觉根本不是人之所为,而是神来之笔。
《古诗源》中有答案。作者沈德潜说,唐诗虽然兴盛,但并非是诗的源头。想要学习诗歌,去到源头,看它最初的样子,如何演变,风雅的本意,会很有益处。
祭川者先河后海,重其源也。唐之前之诗,昆仑以降之水也。……使览者穷本知变,以窥风雅之遗意,犹观海者由逆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,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夫。 —— 《古诗源》序
《古诗源》的诗歌比唐诗宋词朴素很多,但会觉得熟悉,因为唐诗宋词的作品中,你也见过类似意象,不过更精致,更有光泽感。
生命的卡片
艺术无非是制作一种形式,将生命装在里面;作家无非是创作一个世界,用自己的规则来搭建。有些作家搭建世界,习惯从一个又一个俗词开始;而有些作家则习惯拼接一张又一张卡片。俗词是概念、套话、冗语;卡片则是印象、情绪、和生命。—— 《人生模式》
诗是用文字传递的,唤起感受和共鸣的一张张卡片。《古诗源》主要按照时间逻辑展开,你会看到古人如何记下生动的,丰富的,朴素的意象,它是生动的展览。但这些片段不是随机抽取,而是刻意萃取。它剪掉冗余,只留下美的印象、情绪、和生命。
所以诗要让人受用,得唤起自己的感受,去感发。看科普文,习惯跳过公式,是因为理性偷懒。看有文章,习惯跳过诗歌,是关闭了感受器。
声韵和哼唱
上至陶唐,下暨秦代,韵语可采者,或取正史,或裁诸子,杂录古逸,冠于汉京,穷诗之源也,诗记备祥,兹择其尤雅者。…… 凡不能句读及无韵不成诵者均不录。—— 《古诗源》例言
《古诗源》中的诗歌很朴素,很多就是当时的人去描述当时的人和事。因为这些故事有了韵律,修辞,有了美。然后时间沙漏,就滤掉了其他,留下了它们。如果没有韵,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了。
韵律和美,是过去的信息的门票,被时光眷顾,获得了穿越的资格。(从这个的角度看,好好创作,书写自己的故事,也值得)
所以,诗词真的要去吟唱,会有心流。哼一首诗歌,听低声蝉鸣,旋律沁入心脾,像甘甜的花香,若隐若有的虫鸣。微微的低语,时间的低语,聆听寂静的声音。认认真真感受风云。感受时间的流动,收获生活和爱情,果实成熟的甜美滋味,蟹黄伴着酒醉。
ChangeLog
2019-11-16 初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