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NA传记:看老照片找自己的意向原型

本命年的仪式:故事小传

今年9月21日的生日,是我36岁本命年的生日。

外部仪式感上,吃了一顿火锅。凑凑火锅的奶茶味道真的不错。内部仪式感上,是想让自己的个人意象形象更清晰。

最近看了一部很火的剧《苍兰诀》,很中二地感觉自己的意向原型和司命殿负责人很像,关注人的成长和命运。剧中,人的命运会体现在一片树叶的脉络纹路上,就像小时候被人看手相的时候,通过手掌纹路去看一个人的命运。

父亲很相信看相,他的命名是有被算命的名言中。爸爸说观察我的面相,还有就是以前的LEADER S也看过我的面相说还不错。

看相当然是玄学,但我小时候被人说我会很长寿,会活到九十多岁这件事情,我深信不疑。在这个时间点展望我的九十岁,我根本不知道这六十年会如何度过。

当下的我,未来也后很多选择和可能性。但怎样的选择最适合我,未来可能有哪些坑,我该基于什么思路做决策,让自己过得更好,规避潜在的风险。思考这些问题的前提好像都是,更清楚认识自己。

当下的主流网络叙事中,中老年人的精彩人生是空白的。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又充满焦虑、竞争、变化和未知。我只能打开自己的叙事,从过去去推断未来,过去的场景和未来的场景,会有什么相似不不同;过去的我和未来的我,会有什么联系和变化。我的意象原型到底是怎样的呢?

YS的原型很早就定了下来,他自己是一个师者,是一个神隐艺术家。在我的眼里,他和我的原型是《冰凉的小手》。感情直接,有六分诗意和浪漫,三分理性和现实、一分可爱的猥琐。

但我从小就没有原型,开放性极强的我,吸纳了很多与自己关联没那么强的概念,从而原型就比较虚,比较大。比如说我内心总觉得自己比较认同白人精英男性,的实际我是一个亚洲普通女性。YS说我的原型像贵族。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,但不一定要去拥有。

所以真正对我有意义的仪式感是,回顾自己的人生故事,想象未来的人生。想到的方法是:

  • 翻拍自己的老照片,从老照片中,找自己的关键词。
  • 拍摄现在的形象照。
  • 输出巨量信息,来讲述自己的人生,相当于36岁的我的人生传记。

涌现的老照片,湿漉漉的情感

家里有几百张老照片,是三年前从老家带回来的。一直没有找到时间去做这项工作。有时候是时间没有,有时候是环境光线不好。几百张照片,看完就需要花很多时间,对他们进行整理分类,也需要花很多时间。

近藤麻理惠在《令人砰然心动的整理术》说,要把照片放在最后整理。虽然这类物品占地不多,但是每一张照片可能都会唤起回忆,牵动情绪,有稀缺不可代替的感情价值,投入大量心力,整理起来十分困难。

从“纪念品”开始整理,必然失败。在各种纪念品中,最后整理的是照片。 照片会像潮水一般从各种地方不断涌现出来,在尚未培养出“触摸后感觉心动与否”的判断力的阶段,一旦开始整理照片,就会停不下来,一发不可收拾。只留存有心动感的照片就可以。对于照片的整理,“最重要的不是对过去的回忆,而是经历了过去的体验而生活在今天的自己。空间的使用不该是为了过去的自己,而是为了将来的自己。

喻恩泰在微博发过一篇文章,叫《情感湿漉漉 灵魂汗涔涔》。他说舍不得扔东西,把那些东西都放在仓库。只要在仓库里,就会出现情感的重量带来的症状:

我便会浑身冒热气,面对万千细节,我总觉得要中暑。后来发现冬天仍如此,我便开始埋怨暖气太足。后来在冷酷的南方书房里,开着大窗,寒风习习,收拾旧物,身边人都冻坏了,我却仍然汗涔涔,手捧信件和照片,往事一幕幕浮现,那般心慌慌,深入体会到了“拔剑四顾心茫然”的意境,朋友们见我唏嘘感叹,说,没跑,肯定有病,要不躺会儿?我说不用,出门就好。
艺术让人湿漉漉,艺术让人汗涔涔。灵感是什么?是自己灵魂的模样。

我每一次想拿出照片,都需要万分勇气。我像近藤麻理惠,没有着急整理照片;也像喻恩泰,希望在这些纪念品中找灵感,看到自己灵魂的模样。能代表我曾经经历,能解读出自我概念的材料,我会保留下来,当做我人生传记的鲜活素材。我也喜欢断舍离,1张好照片背后的几十张废片我可以毫不犹豫舍弃。

打开回忆的阀门

这个九月,凑齐了充分的时间,完美的光线,以及恰当的心情。去分类,去拍摄,去回味其中的感觉。拍照的环境是在飘窗。有足够的光线,也有纱布窗帘挡掉一些光。

首先是给照片分类,顺序是按照数量由少到多,自我关注的情绪由浅到深。

  1. 旅游风景照
  2. 学校集体照
  3. 个人照
  4. 和重要家人的合照
  5. 和大家庭的合照

风景照是最好拍的。主要是初中的时候,和姐姐去九寨沟玩拍了一些风景。

学校集体照数量比较少,主要是小时候参加舞蹈表演、茶道表演以及春游等集体活动的照片,因为都是比较久远的同学,还保持熟悉有羁绊的非常少了,很容易拍。

很多小学时候的表演照片。想起来我在小学里是万年文娱委员,有一次想做学习委员没选上,因为在老师同学眼里,我就是文娱文员。当时这个刻板观念,让竞选失败的我委屈哭了。

个人照片数量的最多,也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。按照年龄段和风格再进一步区分。

年龄分成学龄前、儿童期、青少年期。这三个阶段的状态明显不一样。每个阶段再按照服装风格以及气质风格来分类。不同的场景、不同的着装,有不同的心境和状态。有可爱风、有学霸风,有甜美风,也有中二风。这些照片展示了一个女孩在成长中经历的心态变化。

想以特别的照片记录今年的自己。选择去摄影棚去拍了一张形象照片。

摄影棚是按走标准流程拍出来的,无论发型还是服装,我都觉得他只能打七八十分,不是我最喜欢的那种。毕竟只是一组职业形象照,不是肖像,就无所谓了。以后要拍肖像,尽可能用深色的背景,深色的衣服,拍出浓郁的气质,深邃的气质。

拍照的时候,还是有点压力,化好妆,在高清摄像头里,能能够看得出来岁月的痕迹,眼袋,肉的松弛感。36岁的体态,也圆润了很多,衣服里面的肉,都比较明显。拍照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表情管理,不然会拍出很丑的照片。

我感觉肖像照,本质上是一个人用视觉和外界对话的过程。好的肖像照是抓拍出来的,和拍摄者所代表的外部世界有交互,所以故事动人,故事中抓拍的肖像也会更动人。

但是这张照片,确实适合职场展示,比较单纯体现职业专业性的照片。后续可以考虑学会拍肖像照,定期看自己的气质状态和形象变化。

解析成长脉络

基于内涵,继续解析照片,提炼我成长过程中的意象原型和空间原型。

生活形象

学龄前

  • 白色衣服,紫色裤子,手里举着一朵发饰小红花。
  • 短头发,白衬衫,蓝色长裤,还有一件黄色的小背心,手里拿着一个充气的小棒槌,俏皮可爱。
  • 白衬衫、粉红色小背心,黑裤子。戴着一个黑白格子大草帽。
  • 粉红色的裙子,短发。
  • 彩色格纹毛衣,和围巾一体的帽子,围巾绕了好几圈围在脖上。也是短短的头发。
  • 短头发,西装马甲。我有很多这种特别像男孩子的衣服。妈妈的审美眼光挺特别的,会给我挑这种风格的衣服。
  • 黄色毛衣,紫色裤子,红色鞋子。毛衣好多层,最里面是红色,然后是橙色,然后是黄色毛衣。上面有织一些比较好看的装饰,比如小房子、小花朵、小爱心、小白鸭。那时候好多衣服是大人自己手织的,有手工织出来的质朴美感。
  • 黑色的套头衫,上面还有很可爱的卡通图片。
  • 高饱和同色系的叠穿法,最外面是姜黄色毛衣,里面是红色毛衣,再里面是橙色领子露出来。圆鼓鼓的滚在身上。很可爱。(另一张不同的地方是把妈妈的围巾戴在了脖子领子里面。)
  • 层层叠叠的连衣裙,头上戴了一顶宽边大草帽,很像外出郊游的公爵夫人。
  • 脖子里挂着一条项链,吊坠是一个塑料小插画,比较模糊,看上去像是公主插花。

儿童阶段

  • 校服,扎两个小辫子,彩色的发圈。
  • 穿大领子的白衬衫,粉色的条纹毛衣。
  • 黄色的毛衣,黄黑色花纹,好像也是手工织的,很好看。黄花发箍,发箍还有点掉下来。红色裤子,白色的丝巾,调皮造型非常销魂。
  • 校服,带着绒线帽
  • 设计比较浮夸的连衣长裙。
  • 棕色连衣裙,长袖有垫肩,短裙,气质斯文庄重。配色大胆出跳,穿了红色的丝袜,扎了两个辫子戴红色的头纱。
  • 黄色的毛衣,浅蓝色的背带裤,编了两个小辫。
  • 穿着白色的衬衫,端庄正气,我有很洒脱的一面,也有能够收起来的那一面。有一张是在家里面切蛋糕,穿白衬衫,扎着两个小辫,两个小辫箍着黄色的发圈,还有小发夹,一个红色一个绿色的,就还是挺多小装饰
  • 白衬衫,白裤子,黄背心。
  • 蓝色的毛衣
  • 黄色小蓬蓬裙
  • 红色全套套装
  • 拼色毛衣,拼色头绳,一个红色一个蓝色

青春期

  • 彩色条纹T恤,浅灰色的连帽背心
  • 绿色的连衣裙,好看,英伦风格。我适合这种英伦的绅士风。少了一些细节感,没有把这种味道完全传达出来,有一些瑕疵。手背在后面。
  • 穿蓝T恤,蓝色书包,白衬衫+小背心,脖子里还挂了一串西藏的项链。
  • 酷酷少女,中长发,橙色工装风格的棉衣外套,眼神略有点不屑和犀利(可能是为了不戴眼镜)。还有一张比较酷的骑马照片。
  • 马尾辫,圆框镜,红色灯芯绒衬衫,带反光的浅灰外套。

舞台形象

  • 绿色背带裙、白大领衬衫、白色长筒袜、小白鞋。俩小辫子,彩色皮筋分成三股,再扎两朵大的红色蝴蝶结。
  • Drama的粉色的连衣裙,扎两个盘发髻,用银色的毛毛丝带盘成圈装饰。
  • 彩色的泡泡纱裹在身上,用小饰品营造异域风情,装饰成古代公主、印度公主。
  • 红肚兜站C位。

性格反差

萌嘟嘟的脸和深沉的表情

  • 脸上的表情有跟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深沉。
  • 嘴巴嘟嘟的,不是很高兴的状态全写在脸上。
  • 小时候就有这种老成,但是看上去很聪明,不不是傻乎乎的孩子,是那种会自己思考,会感受自己情绪,并且这种感受也是被接纳的状态。
  • 我长得很白,然后在雪地里就像小雪球一样的白,跟背景融合在一起

小男孩短发和公主连衣裙

  • 头发是短发,很有光泽感。
  • 穿着连衣裙的我也依然是短头发。
  • 小时候我有很多这种穿着公主连衣裙加小男孩短头发的冲突萌感。
  • 笑容灿烂,既有女孩子那种穿粉红色裙子的天真浪漫,也有那种短头发小男孩风格的调皮可爱。

文静、斯文、羞涩的调皮女孩

  • 学校活动的节目主持人角色,介绍同学的书法表演
  • 代表江南文化的茶道表演,所以整体氛围端庄严谨。当时主要练习就是走路姿态。
  • 圆圆的微笑的脸,可爱的一面有点像阿SA
  • 坐下来,手里拿的是一本英语书
  • 侧踢腿举到头顶、弯腰劈叉、趴在地上面开枪、骑三轮车、在滑滑梯上面滑下来,
  • 脸色红润、发型凌乱、撩开出汗糊在脸上的头发、到处爬,到处滚脏兮兮的样子
  • 春游回来,头上还戴了一串柳叶和桃花
  • 衣服头发邋遢,就在家的背心短裤衩
  • 爬到桃花树上去了,躺在树杈上吃冰棍。

成长小片段

  1. 百日照比较瘦小,脑壳很圆。那时候的我应该不是最受宠的时候,爸爸一度想送我去伯伯家,妈妈把我留了下来。那时候妈妈觉得我很爱哭,是有名的爱哭小孩。可能是因为没有安全感。好在这种不安全感的环境并没有持续太久。
  2. 小时候爸爸带我去河南出差。他是一个会陪小孩玩,愿意带小孩出去玩的爸爸。这种童年经历很普通,也特别珍贵。
  3. 小时候跳舞经常领舞站C位。其实也经常被舞蹈老师骂的,我想自己被选C位,不一定是自己最有表现力的那个,可能是表现最稳定。
  4. 一条舞裙曾经让我很困扰。老师让我们自己买回家,但这种裙子日常穿的频率就很低,我家里人就不是很想买,沟通这种事情会让我产生压力。虽然家里条件还可以,但从小家庭的氛围,让我跟父母提物质层面的要求,其实是比较难开口的,尤其是这种很公主女孩气的服装。
  5. 我有一个舞蹈队的朋友,爸爸摄影师,开了一家照相馆。朋友的照片当做客户案例照片挂在墙上的中心位置,让人羡慕。她就是我们那时候眼中的神仙小姐姐刘亦菲。看到她的照片很喜欢,眼睛闪闪发光。身边很多同学都拍过同款系列,但是没有拍出摄影师给自己女儿拍的神韵。我的同款不仅没有那种神韵,简直是马虎粗糙敷衍出来的一组照片。我当时觉得自己不是美女,我的朋友是美女。她不仅是美女,也很聪明,成绩也名列前茅,性格我也很喜欢,开朗外向,是我很好的朋友。小学我生日会邀请她来家里吃饭,初中我们也做过同桌。
  6. 唯一一张跟初恋有共框,时间打碎了我拙劣的青春恋爱脚本滤镜,回头看,我比初恋可爱多了,气质也好多了。

情境

江南四季

  • 公园、游船、爬山。
  • 江南园林风格公园,背景有月牙形拱门,有假山,有亭子,有彩色陶瓷做的熊猫垃圾桶。胶片相机洗出来的时光氛围,细腻光泽,留下了春日江南美好光影。
  • 在一个小水池前,有一个陶瓷的小龙,从水里冒出来。瓷小龙也做的挺好看的,就有点像那个陶瓷的小熊猫垃圾桶。
  • 桃花树下照。江南三月,菜花田里。
  • 冬天雪地里。

室外:

  • 景区TMH一个单位门前
  • 街上的普通的冬日
  • 在活动附近的宾馆花园
  • 小学校门口的公园

出游

  • 河南开封包公祠前
  • SD老家YN公园,骑坐在一个大石马上面
  • 九寨沟真的很美,像童话一样
  • 那张蓝白色的海,就很适合当做仙境般苍盐海
  • 《西游记》片头同一个位置的瀑布
  • 但XX年九寨沟经历了一场地震,不知道它经历了什么
  • 童年的梦易碎,美好的东西容易坏

家里

  • 家里装饰很普通,我跪在椅子上面,做打电话的姿势。我4岁左右家里就有了电话,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早。
  • 背后是家里的屏风上面还是松鹤的背景。这个屏风现在也很喜欢很想要呢。
  • 那个是爸爸的车,那个年代有小轿车可能是比较值得炫耀的事情,爸爸算得上衣锦还乡,现在看,并不是很有钱,但总体我算比较富养大的,没吃过什么贫穷的苦。
  • 在压奶奶家的水井。这种水井在自己家里是没有的。
  • 在KL新村的家里。那是住的时间比较久的房间,有点中二,床头贴了一张哈利波特的海报。
  • 房间里画了一幅画,好像是姐姐画的,以前她学艺术,家里面有放过很多她的作品。

舞台

  • 舞台C位,众人目光之下。

小结

生活形象上:审美不错,也经历过很多性别气质胡乱试错,不一致的风格。

小时候的衣服好看,装饰多彩明亮,审美还不错。我妈妈挑衣服的审美真的可以。
尝试过很多不同风格:有可爱风、有学霸风,有甜美风,也有中二风。

  • 中学青春期时代,既有背带裤、活泼短发、爬上爬下的调皮小男孩形象。
  • 也有中长直发,粉色圆领衬衫,垂头读书的温婉少女形象,
  • 也有条纹衫,斯文沉静中和气质的形象。

这三种气质到现在身上多少都存在,就像现在时尚圈说的一些词:甜和盐、娘和man、软和刚、中性等等。女性成长过程中,形象的多样性太丰富,总是在寻找自己的类型和尺度。

情景上:整体阳光明媚,无忧无虑,也有一些高光时刻。

  • 城市、学校、家庭的环境都还不错。
  • 小学教学楼很有设计感,不是长方形的教室,是六边形的教室,这个学校很有童年的色彩。
  • 经常被放到C位,是很积极的一个情境。
  • 小时候的我并不在意他人的目光。

这次照片,没有拍到和他人的合照。主要还是集中在个人意向上。时间跨度只到高中,没有大学、工作阶段的照片。围绕这组照片基本上可以讲述我在大学之前,也就是1岁到19岁的成长经历。

没有照片参考,借由视觉的反馈,对自己故事会比较抽象。有这组照片的帮助,我有了些许画面感,有些场景,能还原出一些细节,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他们。

比较重要的是,发现了我自我概念形成中,尤其是外在展示自己的冲突。以及自己生活的情景对我来说,价值所在。

人在环境中。很多画家他是把一些美好的东西做了极致的提炼,所有的美好东西,所有的梦境,所有的戏剧画面,都砍掉了不核心的旁枝,提取出最纯粹的环境印象。

大江大海是旅行中的景点,江南的三月是我命里的故乡。是属于我,让我有归属感的环境。江南三月,登高望远,桃花树下,湖上泛舟。是我很重要的场景原型。这是我从小经常妈妈会带我拍照的地方,是外婆家的风景,是家人们出去玩的经典项目。

changelog

2022-10-07 删除描述文案,重点突出解析文字,删除碎碎念花絮
2022-09-29 完成初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