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业故事的A面(1):拖了3个月,终于起笔了

时间

今年是比较特别的一年,一个是从工作六年的公司,另外今年也是我的本命年。

离职后的一两个月,对自己说,现在是很好的梳理和复盘的时候。不要一下子切换自己的角色,快速做决策。有很多框架可以梳理和盘点,很多金句可以提供参考,很多人的指引作为反馈。真的在一个点上。在那个点上。怎么走,走哪条路,推那扇门,只是我自己而已。

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,回顾过去的得失,思考未来的发展策略。

A面

我在2021年的时候,想要复盘自己的职业发展,当时发现自己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部分,也就是职业发展的B面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如此忽略B面,以至于它的叙事支离破碎不完整,而且日常工作中给自己带来诸多困扰。所以21年到22年上半年,我沉下心来花很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,那次复盘的重点是思考自己的人性系统和情景系统:

  1. 复盘方式,从分析方式改成用叙事的方式
  2. 把人生OKR和职场OKR解耦思考
  3. 反思自己的人性系统和情景中的交互,尤其是职场关系层面

也在B面叙事上做了诸多尝试。比如:

  • 继续写作;
  • 参加《行为分析》和《人生发展实务》课程;
  • 报名人生发展咨询师;
  • 启动人生发展咨询师的角色,接待来访者的咨询需求;
  • 写了好几篇自己B面叙事的文章和文档。

现在复盘自己的职业发展,主要为接下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。这时候不可避免需要写简历,准备自我介绍。就如果我在B面所说A面叙事特点:

—— 现在说起职业发展,更多是说简历,面试,工作报告,述职,职场环境交流的场景下,在业绩、数据、能力、组织、管理这些话语框架里,讲自己有什么样行业的经验,多少年的经验,做出什么重要的项目,做出什么样的业绩,带来什么样的价值,带过多大规模的团队,有什么样的职场能力,是研究和策略、还是产品和运营,还是领导和管理?这些信息要求极度精练,高效,把水分挤掉,底层逻辑是向资本,向组织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。

但是这个过程,并不那么顺利。我列了好多个问题和框架,都很难顺利发展下去。原因有:

  • 我感受到很多抗拒,以及多年以来的职场负面情绪,让我用A面叙事证明自己这个过程的消极情绪。
  • 从2012年到2022年,我的工龄达到10年。里面可以复盘的点实在有点多。我的工作日记都写了好几十万字了,更别提工作文档和工作资料。

所以这个复盘一直在拖延。这篇文章大概拖了3个月,一直都写不出来。这个不是一个作业,不是应付领导和老板的季度复盘、年度复盘,而是我自己的职业复盘。所以,自己闷头想,也不见得就是好事,我按照自己的框架写出来的内容,不见得是未来真实世界对我的期待。而A面职业发展特征,外部世界关键人物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。

所以我给了自己比较长的时间去复盘,也用了多种方式同时进行。

方法

我尝试了3个路径,分别取名叫做找人聊、case0、求职顾问和实践区吧。

找人聊 —— 积极跟有有信任关系的朋友,同事沟通交流,在他们面前讲自己的想法,多曝光,从反馈中获得积极反馈。每一次沟通通过反馈,增加对自己的了解,让沟通有意义。

case 0 —— 我自己是别人的人生发展咨询师,我应该有很专业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人生发展。虽然让别人发展得好是我的价值所在,但我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圣人,我也是凡人,会遇到凡人的发展困局。我要能看到这一点。所以我会在学习咨询之余,处理来访者个案之余,也把自己放在咨询对象的名单。

求职顾问 —— 我在找工作过程中,发现自己找工作的状态和节奏不是很理想。我也不想把这种情绪和压力转移到家里,所以我在猎聘上,找了一个顾问,帮我梳理过往工作经验,改简历,然后给我的求职和面试提供建议。

实践区 —— 知行合一。《转行》是这个阶段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,它提到的核心观点就是先行动再规划。所以这个阶段要给一系列不合常规的行动留充分的尝试空间。不要太在乎评价,多尝试,多找感觉。

框架

我在第一次尝试复盘的时候,写了很多问题。但很多都是很行业内部的思考,跳出这个行业,并不重要。比如说:

  • 内容行业全局分析
  • 产品运营专家的方法论
  • 中小创作者的成长方法论
  • 团队管理方法论
  • 内容商业化方法论
  • 我的职业角色(岗位/管理)
  • 贡献和业绩

很多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,我的情怀和价值观。这些我很在意的维度,适合作为有灵性的小故事放在我的博客和播客里,对招聘方来说,也不重要。比如说:

  • 毕业感言大作文
  • 2022年,是我3年前完全没有猜到的结局
  • 互联网中层管理者的体验是怎样的?
  • 如何在职场转型?

我在求职的过程中,也花了不少时间对有面试机会的岗位做了行业分析,公司分析,职位分析。它是一个基础信息搜集,不适合套在自己身上,削足适履去匹配岗位。这些也不是特别重要。比如说:

  • 内容电商发展分析
  • 本地生活服务赛道分析
  • 物联网赛道分析
  • web3.0 和元宇宙

那重要的是哪些呢?我从这些方法去看:

从人生发展咨询角度,我的动机、个人意象原型以及人生叙事是比较关键的。

从职业顾问角度看,HR一般会关注的是行业分析、公司分析、职位分析,以及职位与人的匹配度。在此基础上,看经验以及感觉。有些专业点的HR会掌握一些测评,对人才有一定发展性的评估。但这个要看HR的专业程度,以及本身测评在职业场景中的被重视,是否有被有效解读。但整体而言,HR在考虑公司发展上,会比较有经验,所以可以借助HR的视角,纠偏自己在职业发展上,和公司可能会产生的不和谐。

结合以上的框架调整,新的职业复盘框架如下:

  • 职业发展经历

    • 简历
    • 职业经历
    • 自我介绍
  • 职业测评

    • 人生发展人性系统测评
      • 大五人格
      • 认知能力
      • 动机偏好
    • 霍兰德职业测评
  • 职业规划

    • 意象原型和职业角色
    • 未来行业、公司和职业分析和评估

以上几部分每部分都比较长,会拆分成几篇,在后面再展开。

changelog

2022-08-16 起笔
2022-12-16 初稿